您好,現金網產品網站歡迎您!

現金網產品

現金網產品是環境試驗設備研發生產廠家

造客戶最滿意環境試驗設備

諮詢熱線

18665599479

現金網產品
您的位置:首页 > 百家樂免費試玩/新聞

科普基地教你如何更好守護生命

来源:百家樂免費試玩/新聞    發佈時間:2024-03-15 07:08:28

  四川大學水利水電學院山區流域保護與災害防治科普基地。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文露敏 攝

  汛期在山裡遭遇山洪泥石流,怎樣竭盡全力脫險?跨度超大的橋梁,怎樣避免安全隱患?走在路上忽然有人暈倒休克,第一時間該怎麼施救?

  近日,記者探訪了3家四川省級科普基地,體驗了在山區流域、陸地交通、醫院診所等地,如何通過科學的應對措施、先進的科學技術守護生命。

  走進四川大學望江校區西門,往右拐入水力學與山區河流開發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大樓,還沒踏入四川大學水利水電學院山區流域保護與災害防治科普基地,水流的轟鳴聲就已傳入耳中。

  “這裡不會藏了個瀑布吧?”聽到記者的疑問,四川大學水利水電學院副研究員李海波笑了笑,帶著記者繼續往前走。

  繞過水泥筑成的“山坡”,一個“小型瀑布”出現在眼前——這是西藏某地某水電站的試驗模型。此刻,水流從溢流表孔和泄洪深孔傾瀉而下,好似四把“尖刀”,薄片狀的水流經過底部專門設置的“水塘”過渡后,下泄的高流速水流迅速變為低流速,波動向前。

  “正在進行的是1︰50整體水工模型試驗,通過系統試驗優化出一種像‘燕尾’形狀的泄洪建筑物孔口體型,使下泄水流與下游更加安全地銜接。”李海波接著說,“如果水流速度過快,對河床的沖刷會很嚴重,‘水塘’內的水體能夠利用剪切、分散降低水流流速,緩解水流沖力。”

  一旁的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工程1︰80整體水工模型更加細節滿滿。比一個成人高一頭的模型,最大程度地還原了引水系統、壩后廠房等細節,河道裡甚至還鋪滿了砂石。

  記者看到,科普基地還原出一片完整的“山區流域”。四川大學水利水電學院山區流域保護與災害防治科普基地主任、教授周家文介紹,他們聚焦於山區河流形成演化、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流域防災減災四個方面,系統性地向社會公眾開展水資源開發及山區流域災害防治科學知識普及。

  比如,降雨條件下山區小流域水流是如何匯集的、水沙輸運的過程是什麼樣的、溝床是怎麼演變的、泥石流如何沖擊橋梁等,都可以借助科研平台進行演示。

  探秘之外,更重要的是增強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在四川大學智慧水利研究中心,大屏幕上正在演示的是“工程安全與地質災害智能監測預警平台”。輕點幾下屏幕,金沙江白格滑坡堵江、堰塞湖潰決的過程就被呈現出來。

  “用實際案例來表達,能讓大家更加了解山區流域保護與災害防治的重要性,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識。”李海波表示。

  周家文告訴記者,科普基地不僅依托水力學與山區河流開發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學科平台優勢發展起來,在“軟件”上,學院的科研秘書、老師、學生也充當了科普志願者的角色,“一場完整的科普活動,有時候需要借助十幾名師生的力量。”

  “我們首先是一個科研平台,但也有義務去提高社會大眾對山區流域開發利用和防災減災的認知。”周家文坦言,盡管在經費、人員上有一些困難,科普基地仍然在探索更多的可能,“比如,形成更多的科普產品,主動走出去,服務基層、服務社會。”

  西南交通大學犀浦校區內,同樣也有一處依托科研資源建設起來的科普基地——西南交通大學陸地交通防災減災科普基地。

  科普基地依托西南交通大學陸地交通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設,以復雜艱險地質山區鐵路、公路等為對象,借用大型科研設備,普及地震災害、風災害、山洪泥石流災害對交通基礎設施的危害和科學防控策略。

  遠遠看去,這裡就像校園東北角的巨大“集裝箱”。鑽進“箱子”,世界綜合性能第一的三向六自由度大型地震模擬振動台是最引人注目的“寶貝”之一。160噸的負載能力,使得它能承載建筑、橋梁、隧道、岩土等較大比例的縮尺結構物。再通過地震模擬振動台上下左右前后的“搖擺”,可以還原某次地震災害,研究這些結構的抗震性能。

  “提升交通基礎設施的抗震性能,首要條件就是深入了解其在地震下的損傷破壞過程。基於破壞特征,優化結構設計,使橋梁、隧道等結構不發生破壞,或出現預先設計好的狀態,由此減少生命財產損失,保障震后搶險救災。”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洪彧老師解釋道。

  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既是開展研究的目的,也是科普基地向公眾傳達的理念。

  在科普基地的世界最大邊界層風洞內,正在針對國道318線輔助通道雅礱江特大橋開展一場風洞試驗。

  “在風的作用下,橋梁可能會劇烈振動,甚至導致橋梁結構發生破壞,因此研究風對於橋梁的影響意義重大。”西南交通大學風工程試驗研究中心老師李志國介紹。

  此刻,橋梁縮尺模型馬上就要經歷一場“風的考驗”。風洞的最裡面一片漆黑,隻有靠近,才會看到透光處顯露出一台巨大的風扇——風,就從此處而來。由於自然界的風場十分復雜,為了還原最真實的氣流,根據實際情況還設置了不同間隔的塔狀尖劈,氣流穿過,就能形成“旋渦”。地面上還放置了許多大小不一的小木塊,用來模擬不同的地面粗糙度。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多人可能不會想到,高速公路、鐵路上的橋梁安全背后,原來有那麼多的門道。

  科普基地中還不乏沉浸式體驗的設計。多功能大型智能抗震體驗房內,就布置了會議室、書房等多個場景,參觀者可以體驗不同強度地震的威力。同時,體驗房運用了減隔震技術,通過支座阻尼器等裝置改變了結構的動力性能,同時消散了部分地震的能量。對比按下減隔震開關前后的感受,抗震技術的效果一目了然。

  在對科普基地的講解中,洪彧時常驚訝於來參觀的小觀眾超強的好奇心和敏銳的觀察力。“有人曾經問我,為什麼我們能夠‘制造’地震,但不會影響整個試驗大廳。”她耐心地解答,“地震模擬振動台周圍設有隔震溝,因此制造的地震波會被阻斷。”在洪彧看來,引導參觀者求真、求實,這是科普基地的意義所在。

  除了“實驗室裡的科普基地”,有的科普基地則“藏”在學校的圖書館、實訓大樓裡。四川護理職業學院四川生命健康科普基地正是如此。

  “科普基地的建設相當於就地取材。”四川護理職業學院院長張先庚告訴記者,五大場館——健康文化館、生命歷程館、健康技術技能館、生命健康體驗館、中醫藥特色文化館均是依托學校本身的實訓教學資源搭建,“通過整合資源,普及生命健康知識,服務社會,事半功倍。”

  沉浸感,是四川護理職業學院四川生命健康科普基地的特色所在。走進科普基地,每個參觀者都可以搖身一變,成為一名專業的醫藥衛生人員。

  “3歲以下的寶寶應該怎麼照護呢?跟我學幾招,熊孩子變乖寶寶。”在講解人員的溫聲細語之中,一場“考驗”開始了——要採用正確的喂水喂奶姿勢,防止寶寶嗆奶﹔喂完奶,還要進行拍嗝……哪怕是沒有當過父母的參觀者,最后也能快速上手,成為一個合格的幼兒照護員。

  除此之外,外傷救治、老年照護、急救體驗……都能夠在科普基地好好體驗一番。

  在這裡,可以對口腔教學仿真頭模進行口腔檢查、治療、清潔護理﹔在嬰兒沐浴撫觸室,能夠給“寶寶”洗澡、按摩﹔在急救技能體驗區,還能體驗心肺復蘇、海姆立克急救法、除顫儀的使用﹔等等。

  科普基地裡也有不少“黑科技”。生命歷程館中,借助VR設備,人體塑化標本、包埋標本、鑄型標本、斷層標本以及病理大體解剖標本好像“觸手可及”。在沉浸式護理技能體驗區,戴上VR眼鏡,一個逼真的急救現場便出現在眼前,還能體驗特殊情景下的急救工作。除此之外,還有虛擬穿刺設備,不出血,沒有疼痛感,就能讓人體驗靜脈輸液。

  張先庚表示,四川護理職業學院一直以衛生健康科普為己任,高度重視衛生健康科普工作,學校還成立了科普專班、科普辦公室和科普專家團隊、科普師生團隊,“下一步,我們期盼有更多力量加入科普隊伍,加大人、財、物的投入,深入完善科普體制機制,打造更加專業化、高水平的科普團隊,提升科普基地的趣味性、專業性和智慧化程度。”(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文露敏)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